【优秀毕业生典型案例】2004级环境科学专业 ·祁第 ·赋能学科实践,激发创新潜能

发布者:smzy发布时间:2025-05-19浏览次数:10

祁第

2004级,环境科学专业

毕业中学: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

毕业后的深造或就业情况

毕业后考入厦门大学攻读硕士、博士现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高层次人才,集美大学极地与海洋研究院院长

长期从事海洋碳汇与生态环境研究,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ScienceNature Climate Change 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研究成果入选2017年度“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入选《前沿科学: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专辑。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享航次计划第五届指导组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总体专家组等。曾获国家海洋工程科学技术特等奖(2/9)、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课题、国家人才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5项国家级项目及福建省本科教学改革重大项目、福建省杰青等省级项目。

选择环境科学专业,原因有三

一、生态城市赋能学科实践,环境科学专业全省领先

宜春是首批国家生态试点城市,专业依托区域生态资源,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模式,助力科研视野与实战能力双提升。

二、实践平台与创业孵化并重,激发创新潜能

校内科研平台校外实训基地支持学生参与环境问题科学研究与创业项目,多维实践体系奠定职业竞争力。

三、学科交叉与师资优势,成就复合型人才成长

环境科学融合化学、生物学等多学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野。

我与专业的故事

我与环境科学专业的故事,始于大二。初入大学,我专业化学,虽然各种各样的化学实验让我非常入迷,但是随着我对国内面临的环境问题的了解,我意识到单一学科无法回应自然的呼救于是果断选择转入环境科学专业,开始了我人生新的追求。这段经历也让我意识到人生如化学反应,有时需主动打破“平衡”,才能捕获更广阔的可能性。

寄语师弟师妹

师弟师妹们,愿你们以实验的严谨解码生态密码,用跨学科思维拥抱“双碳”浪潮。实验室的灯火、湿地的泥泞、国际会议的讲台,皆是成长的养分。请“绿水青山的重量,藏在每一份数据的刻度里”。保持好奇,勇敢试错,在交叉领域播种理想,始终保持“守护碧水蓝天”的初心。愿你们成为地球的“碳”索者,以行动诠释环境人的使命与担当。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