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典型案例】陈纪鹏--一个班主任的育人之路.分类施策、因材施教

发布者:smzy发布时间:2025-09-09浏览次数:22

深耕教育领域十余年的陈纪鹏,已经担任了农学专业两届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中,他有着自己独特的育人理念和方法。

他认为 “大学是素质教育,不是‘一刀切’的应试教育爱学习的有奔头,爱玩的有出路,最怕的是‘什么都不爱’。”多年教学中,陈纪鹏教授坚持进行“分类引导”的教学方针:对爱学习的学生,建议前两年打牢英语和专业课基础、兼顾生活,大三或考前1年集中冲刺考研考公,过早‘埋进’书本反而容易倦怠;对“坐不住、爱折腾”的学生,鼓励“玩出价值”,“在我执教生涯中有学生暑期洗空调、课余摆地摊积累经验,后潜心钻研区块链技术,成长为可独立完成基础链上项目的从业者;另有学生凭篮球特长考取裁判证执裁赛事,进而跨考体育研究生,实现兴趣与专业的深度融合。”陈纪鹏教授认为“把特长发挥到极致,就是未来的竞争力”。而对“什么都不爱、沉迷外物”的学生,他耐心引导:“这类学生最易毕业‘两手空’,我常让他们先从‘做好一件小事’开始,比如认真上一节课、完成一次作业,慢慢找回状态。”在他看来,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帮每个学生找到方向,比教多少知识都重要。

陈纪鹏时常叮嘱学生珍惜时光: “你们现在觉得大学时光普通,可等毕业成家、上有老下有小,就知道这是人生最宝贵的‘无负担成长窗口’。”大学阶段精力旺盛、无家庭琐事牵绊,能心无旁骛地学习试错,“这份纯粹的提升机会,一旦错过就再也回不来”。

他最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人说‘学的知识考完就忘,教育没用’,他告诫学生:教育的真正价值不只是获取知识和培养技能,更重要的是思想品德和自身素养提升。比如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遇难题不退缩的意志、与人合作的能力、独立思考的习惯。”他以自身为例,考研读博的知识或有遗忘,但大学养成的“踏实做事、不轻易放弃”的习惯,支撑他走过无数难关。“同学们,大学阶段当摒弃好高骛远之心,莫困于‘专业对口’执念。珍惜当下机遇,脚踏实地积累奋进,每一分努力都将成就不虚度的青春。”这是陈纪鹏教授结合自身奋斗历程,对青年学子的殷切寄语。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