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典型案例】陈刚:耕科研教学沃土,践行育人使命担当

发布者:smzy发布时间:2025-09-04浏览次数:47


在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有这样一位党员教师:他深耕植物遗传育种领域,以科研突破助力农业发展;他坚守三尺讲台,用创新教学点亮学生求知之路;他心系学生成长,以温暖陪伴指引人生方向;他扎根地方需求,用专业技能服务乡村振兴。他就是副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陈刚。自2018年入职以来,陈刚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与教书育人的征程上步履不停,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高校党员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一、潜心教学:创新模式,筑牢育人根基

 “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要点燃学生探索的火种。”这是陈刚始终秉持的教学理念。作为生化与分子教研室主任,他主讲《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农资市场营销》等5门本科生核心课程,面对不同课程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差异,他创新采用“启发式+案例式+实践式”三维教学模式,将抽象的分子生物学原理与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让课堂既“有深度”又“接地气”。

为提升教学质量,陈刚积极推动课程改革与建设。2023年,他主持完成宜春学院课堂教学改革建设项目《细胞生物学》(编号:J23014-KG21),通过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引入虚拟仿真实验、搭建线上学习平台,有效解决了传统实验教学中“看不见、摸不着”的难点问题,课程满意度连续三年位居学院前列。2024年,他带领学生开展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实验室常用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的制备与推广》,将科研思路融入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科研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1陈刚老师指导学生分子实验现场

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方面,陈刚更是倾注心血。他坚持“一对一”指导,从选题、实验设计到数据分析、论文撰写,全程耐心细致把关,帮助学生攻克科研难关。2022年,他指导的学生毕业论文获评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近五年,他累计指导20余名本科生完成毕业论文,其中8人凭借扎实的科研能力考入暨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知名高校继续深造3人考取赣州九江等省级公务员;2人考取怀化、郴州、气象局事业编;无论是输送科研后备力量进入知名高校,还是帮助学生斩获优质公职岗位,近五年的指导履历清晰勾勒出他 “因材施教、精准赋能” 的育人特色,也让其在学生成长关键阶段的引领价值得以充分凸显。

2 校农学基地劳动教学现场

二、攻坚科研:扎根领域,破解农业难题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让科研成果服务农业生产。”这是陈刚的科研追求。他长期深耕拟南芥、油菜等模式植物遗传育种与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聚焦“植物器官大小调控”“核内复制分子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与应用前景的研究成果。

2022 年,陈刚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编号:32260088)获批,获 32 万元资助。项目首次阐明植物核内复制与细胞生长的关键分子调控路径,丰富了人们对核内复制因子参与植物器官大小调控的认识。此前,他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植物学期刊《Plant Cell》(中科院 1 区,影响因子 9.8)发表相关论文,成果被同行引用 50 余次,对十字花科油菜育种意义重大。

科研转化方面,2024 年陈刚以第一发明人身份申请发明专利《BnaSAP.A04 基因及其在调控油菜种子大小中的应用》(编号:CN202311493188.3),该基因可显著提升油菜种子千粒重,为油菜高产新品种培育提供关键基因靶点。近五年,他累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等课题 5 项,发表学术论文 16 篇(含 SCI 4 篇、EI 1 篇、中文核心 11 篇),参编专著 2 部,授权专利 2 项,以扎实成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 “科技动能”。

三、社会服务:下沉一线,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江西省“双师型”教师、宜春市科技特派员、宜春市农业项目评审验收专家库专家,陈刚始终牢记“科技兴农”的使命,主动将专业知识与地方农业需求对接,用技术服务为乡村振兴插上“翅膀”。

作为宜春南庙庆春硒黄酒酿造有限公司的科技特派员,深入一线,帮助传承人彭庆华解决技术难题,优化产品品质。他在富硒原料培育和加工环节提供技术支持,改进有机硒制备工艺,并为富硒压片果糖和富硒黄酒产品提供专业建议,推动地方产业振兴与非遗传承。

此外,陈刚还积极参与农业项目评审与技术培训工作。作为宜春市农业项目评审验收专家,他先后参与个市级农业科技项目的评审与验收,严格把关项目质量,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四、教书育人:关爱学生,引领成长方向

 “师者,不仅要传道授业,更要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作为19农学1班的班主任,陈刚始终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放在首位,用爱心、耐心与责任心搭建起师生间的“连心桥”。

在班级管理中,陈刚创新推行“网格化”关怀模式,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通过定期谈心谈话、线上打卡交流、线下主题班会等形式,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困难与职业规划。作为农学支部书记,针对有考研意向的学生,每年都主动考研准备和复试交流、他主动分享备考经验,邀请生科院农学系优秀中青年博士开展考研讲座,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对于有就业需求的学生,他利用自身资源对接农业企业、政府部门,推荐实习岗位,指导简历撰写与面试技巧。2023年,他带领的19农学1班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6%疫情期间,陈刚更是冲锋在前。2022年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他主动加入学院“党员先锋队”,驻校负责学生的生活保障与疫情防控工作,每天为隔离学生送餐、代购物资,开展心理疏导;作为核酸检测志愿者,他连续一周坚守岗位,协助完成全校师生的核酸检测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他还组织支部党员开展“线上学业帮扶”活动,为居家学习的学生答疑解惑,确保“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得到了学生与家长的一致好评。

结语:初心如磐,笃行不怠

从三尺讲台到科研实验室,从田间地头到学生身边,陈刚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科研报国”为追求,用坚守与付出诠释着一名高校党员教师的初心与使命。他先后获评“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教师”“校科研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科研创新的执着,对学生成长的关爱。

 “未来,我将继续深耕教学科研一线,为培养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人才,为推动地方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陈刚的话语朴实而坚定,他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书写新时代高校教师的精彩篇章。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