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宜春学院农学专业作为国家特色专业和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长期以来面临学生专业认可度低、实习实训难落地、就业质量不高等现实问题。为响应“新农科”建设号召,培养“知农爱农”新型农业人才,专业教学团队以实践、创新、校企合作为核心理念,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二、问题聚焦
学生专业认同感低:多数学生为调剂入学,缺乏学习动力,转专业意愿强烈。实践教学薄弱:校内基地有限,企业合作浅层化,实习效果不佳。就业竞争力不足: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就业岗位少、薪资低,专业对口率低。
三、改革措施与实施过程
3.1重构人才培养方案:融入劳动教育、农耕实践、现代农业技术等课程,降低理论学分比重,强化实践环节。邀请企业参与方案修订,增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3.2开发实践教学资源:编写《农学专业实验实践指导手册》《农作物育种与栽培》等教材,建立“虚实结合”的教学资源库,获批教育部农学专业虚拟教研室。
3.3推行“双导师制”与“导师制”
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企业实践和创新创业竞赛,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3.4深化校企合作
与隆平高科、诺普信等上市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共建实习基地,开展顶岗实习、定向培养,实现“毕业即上岗”。
3.4强化教学质量监控
实施课堂信息员制度、听课评课制度,持续改进教学方法,保障教学质量。
四、成效与影响
4.1学生层面:专业满意度从不足70%提升至93.48%;就业率从2020年的69.05%跃升至2022年的98.04%;学生参与科研、竞赛人次显著增加,获省级以上奖项多项。
4.2教师层面:教师教改与科研项目数量明显提升;多名教师获评“优秀指导教师”“科技特派员”等荣誉。
4.3社会层面: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满意度达92.53%。
校企合作深化,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形成良性循环。
五、反思与展望
本次改革虽成效显著,但仍面临教师能动性激发、实践教学条件优化等挑战。未来将继续整合校政企资源,建设更高水平的农业科普与实践基地,进一步提升农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