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梅,2016级,园艺专业,2020年6月毕业于宜春学院
毕业后的就业情况
在本科期间,获得校级奖学金2次,国家励志奖学金1次,以及“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毕业后,考取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果树学专业攻读研究生,2023年毕业。在读研期间,获得3次校级学业奖学金,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Identification of HuSPL family and key role of HuSPL12 in regulation of betalain biosynthesis in pitaya》。2024年考入兴国县农业农村局工作。
选择园艺专业,原因有三:
一、兴趣与热爱:在“与植物对话”中实现价值
园艺的核心是“研究植物、培育植物、应用植物”,对自然爱好者而言,这是一份能将兴趣转化为职业的专业。
探索植物的“生命力密码”:从种子萌发、花期调控到果实培育,你会深入研究植物的生长规律 —— 比如如何让荔枝提前上市、如何培育抗病虫害的火龙果、如何让多肉植物在不同气候下存活,每一次突破都能直观感受到“掌控生命成长的成就感。
二、就业与前景:覆盖“农业 - 生态 - 文旅 - 生活” 全场景
园艺并非传统认知中“只能种地”的专业,而是一门“跨界性强、需求稳定” 的应用型学科,就业方向覆盖多个高潜力领域。随着“绿色消费”、乡村振兴、“智慧农业”等政策推进,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还在持续增长,无论是进入企业、政府部门,还是自主创业(如开园艺工作室、打造盆栽品牌),都有清晰的发展路径。
三、学科特色“理论 + 实践”结合,兼具“科学性与实践性”
园艺专业的学习模式,既避免了纯理论学科的 “抽象枯燥”,也不同于纯体力劳动的“重复单一”,而是“动手与动脑并重”。
理论学习有深度:系统学习《植物学》《植物生理学》《育种学》《栽培学》等核心课程,理解植物生长的科学原理,构建扎实的科学认知。
实践操作有乐趣:从实验室里的“种子发芽试验”,到田间地头的“果树修剪、蔬果采摘”,大部分课程都有实践环节。能在春天嫁接果树、夏天观察病虫害、秋天采收果实,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闭环,能快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跨界融合有广度:园艺还会涉及“农业机械”“信息技术”“设计美学”等跨学科知识—— 比如用 CAD 设计庭院景观、用微生物技术改良土壤,成为“懂技术、懂设计、懂生态”的复合型人才。
我与专业的故事
初入大学校园时,我对“园艺”二字的理解还停留在修枝剪叶、种花栽树的层面。怀揣着对自然草木朦胧的喜爱,却也带着对专业方向的隐隐迷茫,我步入了这个看似熟悉却又无比陌生的领域。直到在一堂专业课上,老师从传统种植谈到分子育种,那句“园艺既要有大地的温度,也要有科技的精度”,让我恍然看见这个学科真正辽阔的天地。
此后,我积极投身科研实验,选择以火龙果为起点,探索火龙果果实甜菜素生物合成的奥秘。在克隆、测序、失败与重试之间,我逐渐读懂生命隐藏的密码。从宏观之美到微观之序,我终于明白,园艺人不仅是栽培者,更是用科学与自然对话的人。
寄语师弟师妹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