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生典型案例】2020届农学专业·张进兵·脚踏实地 学无止境

发布者:smzy发布时间:2025-04-26浏览次数:19


张进兵,2016级,农学专业,20206月毕业于宜春学院

毕业后的就业情况

毕业后我以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第五的成绩,进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从事核酸脱氨酶及昆虫化学感受蛋白的结构及功能研究。

2023年硕士毕业后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丹纳赫集团旗下Cytiva公司的来赛商培生岗位,目前轮岗从事重组蛋白、核酸等大分子药物的工艺开发工作。

选择农学专业,原因有

1.学术上:农学作为关乎基础民生的重要学科,有大量的研发资金投入,从业者有良好的客观学术经济基础。相应地,求学者也有更多的深造机会和空间。

2.学科拓展性农学涉及的领域十分宽广,可以于当前流行的基因编辑、人工智能技术或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交叉,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获得更宽广的学术视野及就业机会。

3.就业方向多除了上述良好的学术深造优势,农学专业的就业面较广:进可继续深造,退可从事一线的农业相关产品的市场研发工作,此外农业口政府机关部门的人才需求量也不小,可以从事农业相关的科研或行政管理工作。奥义在于勤劳肯干,踏实耕耘。

我与专业的故事

关于教师:农学专业的授课老师们均平易近人的同时,同时不缺乏严谨治学的精神,通过言传身教将学院脚踏实地、刻苦耕耘的精神传递给我们。

关于同学:农学专业的学风优良,同学大多朴素刻苦。最难忘的事之一是土壤栽培课上,与同学们一同开垦、播种、培育到最后共同收获,通过实践将书本的理论知识内化吸收。最后我们农学一班约有七成都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共同勉励坚持,最终无一人落榜,毕业后也是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也算是我们共同耕耘的收获。因此照片附上当时班级外出专业采风的合影作为优秀毕业生照片,同学们都很优秀,我谨作代表陈述一二。当然,这一切着实离不开我们当时的班主任,同时是我的导师沈春修教授。

关于导师:入学之初,在专业学习上我是师长眼中的典型问题学生,找不到学习的方向及动力,全靠期末的小聪明堪堪不挂科便万事大吉。幸运的是在于沈春修教授是我们那届农学一班的班主任,我这个“刺头”当时也是令他头疼不已。然沈教授未曾迁怒责骂,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循循善诱,为我分析利弊,将我从迷途拉上正轨。同时,他不曾介怀我的顽劣痕迹,给予我进入课题组学习研究的机会。在此期间,他耐心指导我实验操作(分子克隆),生动形象地给我讲述学科前沿的理论知识(转录组研究、基因编辑技术等),初步锻炼了我实验技能的同时,诱导了我浓厚的科研兴趣。除此之外还宽宏我偶尔的顽劣愚笨,带领我以及其他两位同学均以第一作者发表了在本科阶段难能可贵的核心期刊论文。找到兴趣与方向的我,拾起对专业知识以及科学研究的兴趣,将关键的专业课程都拉到优秀的水平。并且,在沈教授的鼓励与引导下,同时凭借在他课题组积累的科研技能和成果,成功通过中山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初试及复试,以较好的成绩获得深造的机会。除此之外,包括沈教授课题组两位同届的同学在内,他当年所带的农学一班参加研究生考试的学生,也均以非调剂的形式考上双一流高校进行深造。倘若是个例尚不足论,而我们百分百的考研成功率想必是离不开沈教授对我们的循循善诱以及言传身教了。

毕业后,在天南海北各自岗位发光发亮的同学们不约而同时不时返校看望仍奋斗在科研一线且成果斐然的沈教授,可见同学们对他的教导有着发自内心的敬佩与感激。从学生们的视角来看,沈教授确人如其名:如沐春风、修身洁行。

寄语师弟师妹

人生之路学无止境,本就是修行。农学及我们学院开设的其他专业大多是接地气的专业,更是需要脚踏实地,步履不停。求学及开创事业的路上有风光也会有坎坷,怀抱勇气在试错中寻找方向,认定便向上突破生根发芽,自强不息。赠同学们常自勉之寄语,亦为吾之同专业师长所赠,望诸君逢挑战及挫折亦能砥砺坚持,直至长风破浪。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