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1980年7月生,男,湖北麻城人,硕士,讲师。毕业于西南大学土壤学专业土资源信息管理方向。2006年7月至今,工作于江西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主要承担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专业、土地科学与技术专业、环科科学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教授的课程主要有《遥感技术与应用》、《GIS原理与应用》、《专题地图》、《城市地理学》等,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土地资源、流域生态环境,新农村建设规划等。
教育/工作经历
2006/07至今,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专任教师。
2003/09 — 2006/09,西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学学习,获农业硕士学位。
1999/09 —2003/09,西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
研究领域
土地资源、流域生态环境,新农村建设规划等
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
宜春市土地测绘学会学术委员。
科研项目情况
1、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西传统村落“景村融合”模式研究,省艺术规划项目,2022年立项,YG202215
2、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生态意识的大学生生态文化素质培育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12YB043),2012/11,主持
3、江西教育厅青年科技项目,《赣西丘陵区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性研究》(GJJ10251)2010/01,主持
4、宜春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宜春市生态环保云的构建与信息共享机制研究》(YCSKL2019-069),2019-05-26,主持
5、宜春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宜春市生态旅游区新型城镇化驱动力分析及发展水平评价研究》(YCSKL2016-004),2016-06-01,主持
6、宜春市社会社科联“十一五”规划课题,《推进宜春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对策研究》,2008/04,主持
7、江西省艺术规划项目,《江西古村落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发展研究》(YG2018203),2019-07-12,参与
8、江西省教育厅高校人文项目,《凸显生态宜居的乡村建设要素、格局与功能优化研究》(JD18005),2018-10-08,参与
9、地方研究中心项目,《“非遗”视域下宜春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品牌发展研究》(2210818033),2018-06-15,参与
10、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价值链视角下江西“非遗”品牌科技支撑体系研究》(GJJ170914),2017-12-30,参与
11、江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全面二孩”政策对中国女性旅游消费的影响研究--以江西地区为例》(GL162029),2016-12-30,参与
12、地方研究中心项目,《宜春特色“非遗”的深度挖掘与旅游化研究》(2016DF03),2016-12-30,参与
13、宜春市社会科学项目,《地方高校大学生“两创”能力提升的多维实践平台共享构建研究》(ycskl2016-038),2016-07-05,参与
14、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赣西地区地表环境时空演变、成因分析与降温对策》(GJJ151042),2015-12-31,参与
15、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与机制探讨》(JC1452),2015-12-30,参与
16、省社联项目,《赣西丘陵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生态补偿机制探索》(15YJ13),2015-10-07,参与
17、地方研究中心,《宜春市城市降温设计》(XZ1309),2013-12-31,参与
18、地方研究中心,《宜春市节事旅游资源开发研究》(XJ1309),2013-07-03,参与
19、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创新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YCSKJ2010-096),2008-01-01,参与
代表性论文
1、基于生态意识的大学生生态文化素质的培育研究.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20(108):18-21
2、基于RS和GIS的赣西地区土壤侵蚀分布特性研究.宜春学院学报,2017,39(12):93-98.
3、应用型高校大学生“两创”能力提升的多维实践平台探索.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08-29
4、论休闲旅游背景下乡间民俗复兴的域限与突破.老区建设,2019,18:80-84
其他
(1)专利
1、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基于GIS的地理信息采集装置》(公开号:CN211203499U,授权号:ZL201921489664.3),2020-08-07
2、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多功能旅游指示牌》(公开号:CN209447466U,授权号:ZL201920180353.2),2019-09-27
(2)荣誉
1、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第十四届、第十五届、第十六届全国高校GIS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获得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