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李生强,新疆人。2011年06月毕业于扬州大学农学院,于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任教至今。为本科生讲授《土壤肥料学》、《种子学》等课程,主要从事水稻有利基因的挖掘及分子育种方面的工作,发表论文十余篇。
教育/工作经历
2012.08 - 至今 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讲师
2006.09-2012.06 扬州大学农学院 博士
2002.09-2005.06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硕士
1998.09-2002.06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学士
研究领域
作物遗传育种
科研项目情况
[1] 省教育厅科技项目:基于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水稻杂种优势基因研究(GJJ201623),2021.01-2024.12,主持。
[2] 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水稻短光敏不育基因的QTLs定位及应用(GJJ151034),2016.01-2017.12,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乙烯抑制马铃薯野生种块茎变紫的分子机制(32260479),2023.01-2026.12,参与。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膜联蛋白基因OsAnn3调控水稻苗期响应低温胁迫的分子机理研究(32160484),2022.01-2025.12,参与。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稻转录因子OsDREBA5-1调控叶倾角的分子机理(31460061),2015.01-2018.12,参与。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芸薹属种间杂种染色体组稳定性研究(31460357),2015.01-2018.12,参与。
[7] 省科技厅项目:OsOPT9基因通过调控硼元素的分配影响水稻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20232BAB205045),2023.07-2026.06,参与。
[8] 省科技厅项目:多雌蕊水稻不育系的创制与新品种选育研究(20202BBFL63003),2020.05-2022.12,参与。
代表性论文
1. Li Sheng-qiang, Cui Guo-kun, Guan Cheng-ran, Wang Jun, Liang Guo-hua. QTL Detection for Rice Grain Shape Using Chromosome 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 Rice Science, 2011, 18(4): 273−278
2.李生强, 崔国昆, 关成冉, 王俊, 梁国华. 基于水稻单片段代换系的粒形QTLs定位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25 (2): 163~168
3.李生强, 崔国昆, 关成冉, 王俊, 冯维松, 杜佩娜, 王曼, 梁国华. 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构建及株高QTLs的鉴定. 扬大学报 2010, 31(4):1~6
4.李生强, 崔国昆, 关成冉, 王俊, 梁国华. 基于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粒形QTLs鉴定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2, 25~28
5.陈纪鹏, 李生强, 刘显军, 却志群. 甘蓝型油菜与黑芥双倍体减数分裂的原位杂交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4(10):45-50.
6. Shengqiang LI; Ruiyue ZHANG; Jipeng CHEN; Jie ZOU; Tao LIU; Guohua ZHOU ; Genetic Analysis and Fine Mapping of the RK4 Gene for Round Kernel in Rice (Oryza sativa L.), Czech J. Genet. Plant Breed, 2017, 53(4): 153-158.
7. 林强, 李生强✱, 张瑞越, 周国华, 邹杰, 黎世龄, 罗筱平. 利用SSR标记对籼稻品种(系)聚类分析的比较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7, 44(01): 1-7 .
8. Zhiqun Que, Qineng Lu, Xiaolin Liu, Shengqiang Li, Huilan Zeng, Rungen Li, Tao Liu, Xiaoyu Yan, Chunxiu Shen. A Method to Create Golden Hull Rice Biological Resources Using CRISPR/Cas9System, Journal of Biobased Materials and Bioenergy, 2018, 12(1): 59-64 .
9. 邹杰, 李生强, 刘显军, 陈刚. 水稻OsERF103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9, 27(12): 2130-2139.
10. 陈纪鹏, 刘小林, 李生强, 刘显军, 胡月清, 陈桃.白菜型油菜黄芽白与甘蓝型油菜湘油15种间杂交及其杂种后代的遗传学特征, 浙江农业学报, 2021, 33(07): 1170-1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