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花美,女,2010年从江西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2015年在南京农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2016年7月入职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开启新征程。凭借出色的科研能力,她入选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成为宜春市优秀青年科技后备人才,还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担任重要学术职务,在科研舞台上熠熠生辉。一路走来,她收获满满,荣获宜春学院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勇毅笃行,攀登科研高峰
科研征程中,肖花美始终保持着对学术前沿的敏锐嗅觉,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探索者,时刻关注着行业动态,寻找着新的研究方向。2018年底至2019年初,一种原本定植于美洲的虫子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扩散,这一现象迅速引发了全球科研界的广泛关注。
彼时在浙江大学的肖花美,凭借着自身的科研经验和对学术热点的高度敏感性,第一时间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课题。于是,她迅速行动起来,利用浙江大学实验室在组学数据方面的技术优势,将全部精力倾注于目标昆虫的研究中。
面对复杂的数据和未知的挑战,她从未有过丝毫懈怠,反复验证每一个实验结果,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2020 年,她终于在相关领域发表了具有影响力的论文,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此后,她并未满足于已有的成果,而是持续深耕,不断探索,用实际行动展现出对科研的执着与专注。
然而,科研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荆棘与坎坷。回顾硕博连读的5年时光,那是肖花美科研生涯中最为艰难的阶段。在这段时间里,她不仅要承受来自导师对研究成果的高要求,还要面对自身对学术追求的巨大压力。无数个日夜,她都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中。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让她的体重一度降至最低,身体状态也每况愈下。毕业的压力、文章撰写的艰难、心态的调整以及与导师的沟通不畅,这些难题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但肖花美骨子里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她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看到希望。在她最无助的时候,她的男朋友给予了她最温暖的精神鼓励。他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同时,肖花美自身对科研的热爱和渴望取得突破的强烈愿望,也成为了支撑她一路披荆斩棘的强大动力。她始终怀揣着发表优质文章、在科研领域有所建树、找到理想工作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在困境中不断摸索前行,最终成功克服重重困难,为自己的科研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春风化雨,培育时代新人
在育人工作中,肖花美始终秉持“授人以渔”的理念,她深知,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能力的培养与品格的塑造。在AI技术蓬勃发展、网络资源海量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至关重要。课堂上,她常常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引导他们学会从问题出发,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探索知识。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她不仅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常对学生说“对事物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人云亦云……”,还特别关注学生在科技快速更迭的时代背景下心理韧性的构建。通过举行案例分析、辩论会等活动,她引导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能力;同时,也定期与学生谈心,及时了解他们面对的压力与困难,给予心理支持与鼓励,帮助他们提升心理调适能力,从而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未来更具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的挑战。
殷切寄语,照亮求学之路
对于莘莘学子的成长,肖花美满怀期望,以“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知行合一,止于至善”寄语青年一代。她希望同学们永葆对世界的好奇心,树立远大人生目标。同时,要学会合理规划未来,一步一个脚印,将理想付诸实践,努力追求卓越。
她与学生之间发生的许多故事,都成为她育人路上温暖的印记。所带20级园艺专业班级的一名男生,进校时对计算机兴趣浓厚,然而面对专业课程与兴趣爱好的平衡问题,他常常感到迷茫。肖花美得知后,主动与他沟通,从大一开始,就悉心指导他学习编程。课余时间,她还鼓励男生将计算机技能运用到专业学习中,让他参与课题数据分析。在她的精心培养下,这名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掌握了研究生入门技能。最终,他以410分的优异成绩跨考至北京交通大学人类疾病(癌症)研究组,之后又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学习能力,前往中科院继续深造。学习之余,他还加入学校乐队,在音乐中释放压力、陶冶情操,展现出全面发展的风采。
科研探索的道路上,她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攻坚克难;三尺讲台上,她用爱心与智慧培育桃李。她就是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肖花美。
从科研探索到教育教学,肖花美始终坚守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师者的责任与担当。她以科研创新引领学术发展,以无私奉献培育时代新人,在科研与育人的道路上不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也为无数师生树立了榜样。
图文编辑:阳锦鹏
图文一审:王宜平 陈赛
图文二审:汤林海
图文三审:王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