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2021版)

 

发布时间:2022-06-02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一、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及归属专业类

专业代码:070503

专业名称: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类:地理科学类

二、专业简介

本专业始创于2003年,原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013因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更名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十几年来,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团队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养”的培养理念,着力以“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为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输送“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人文地理城乡规划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专业领域有关政策和法规,成为能够各级政府规划管理部门、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建设部门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土地规划与评价、城乡规划、地理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等领域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也可进一步深造攻读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科点硕士学位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应用技能具备坚定理想信念和良好人文素养,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具备通过野外综合考察、社会调查、实验分析等获取第一手科学资料和地理数据的能力;能够分析、归纳、整理相关数据,掌握一定的数理统计分析和计算机技术,具有定量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具有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力,掌握资料调查与收集、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自主设计实验和开展野外调查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科学探求精神和接受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能够在教学科研单位、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土地规划与评价、城乡规划、资源开发与利用、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乡村振兴等与地理科学有关的教育、科学研究、应用及管理工作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能够承担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相关领域的研究应用、管理等工作,并能实现以下目标:

目标1:具备坚定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理解并坚守职业道德规范,理解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能对区域统筹发展做出科学规划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决策方法,具备一定的协调、管理、沟通、竞争与合作能力“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合格建设者

目标2:能够适应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发展,融会贯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知识,了解专业方向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法规,能对区域城乡规划发展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完成土地及城乡规划项目设计的实用型的新型规划人才

目标3:具备通过野外综合考察、社会调查、实验分析等获取第一手科学资料和地理数据的能力能够分析、归纳、整理相关数据,运用数理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并能够进行定量研究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目标4:能够跟踪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领域的前沿技术,具备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科学探求精神和接受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能将新技术成果应用于实践,并运用现代工具从事本专业领域相关设计、研发工作。

目标5: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学习渠道更新知识,积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拥有自主的、终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实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

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信为人,品行端正,具有健全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以及追求真理、献身科学事业的科学道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德才兼备。

2.掌握专业所需的数学和计算机等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方法系统地掌握地理学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3.掌握地理学的研究和应用技术,较熟练地掌握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和测绘操作技能;能够通过实地调查、实验操作等获取第一手科学资料与数据。

4.具有整理、归纳、综合分析相关数据,运用数理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并能够进行定量研究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地理学区域综合分析能力适应在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城市建设管理机构、房地产评估企业、城乡土地规划设计单位等从事土地资源调查、评价、规划设计、管理等方面技术工作。

6.接受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及协同攻关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7.具备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

8.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9.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坚持体育锻炼,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的合格标准;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对待挑战与挫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1

2

3

4

5

1

P

P

P

P

P

2

-

P

P

P-

P

3

-

P

P

P

-

4

P

P

P

P

-

5

P

P

P

-

-

6

-

P

P

P

-

7

P

P

P

P

P

8

-

P

-

P

P

9

P

P

P

P

P

 

、学制、毕业学分及授予学位要求

学制年,弹性修业年限36年。

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168学分方能毕业,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3学分(必修课35学分,选修课8学分);专业教育课程89学分(必修课54.5学分,选修课34.5学分,其中学科基础课21学分);应用能力培养课程9学分(必修课4.5学分,选修课4.5学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课程20学分(不含实验),创新实践7学分。

达到《宜春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规定要求的,可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核心课程

人文地理学、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原理、土地利用规划、城市住宅区规划生态环境规划、专题地图、GIS原理与应用、遥感技术及应用、土地评价与管理  

七、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自然与人文地理认知实践、计算机专题地图编制(含测绘)、GIS实践应用、专业综合规划设计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创新实践活动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方面。

八、专业能力和能力要素

专业能力、能力要素和课程对应关系表

专业能力

能力要素

对应的主要课程、模块或教学环节

土地利用与规划

土地规划基本原理及程序方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各类土地规划图件编绘等

土地资源学、土地利用规划、专题地图、GIS原理与应用、测量学与地籍测量、生态环境规划、建筑制图及CAD、农田水利学、土地规划设计综合实践等

城乡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基本原理及程序方法、城市总体规划分析评价与编制、城市住宅区规划设计、村庄规划设计、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城市规划及管理相关政策法规等

人文地理学、GIS原理与应用、城市规划原理、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城市设计、城市住宅区规划、建筑制图及CAD、城规划管理与法规、管理学原理、专业综合实践等

资源调查与测绘

测绘基本原理与方法、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地籍图房地产测绘、土地权属测量、土地平整测量、土地现状调查测绘、土地规划设计有关测量、地图数字化及其编绘等

土地资源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测量学与地籍测量、GIS原理与应用、遥感技术及应用、专题地图、建筑制图及CAD、GIS实践与技能、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等

土地评价与管理

土地评价原理与方法、各类房地产评估方法及应用、城镇及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生态评价等

土地资源管理学、土地评价与管理、不动产估价、房地产投资开发与经营、水文与水资源学、地籍管理、土地经济学、土地资源学等

九、教学计划总体安排表

1.通识教育课程模块课程设置计划表

1.通识教育课程模块课程设置计划表

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周学时(理论-实践)

理论

学时

开课

学期

课(固定模块)

x030001001

思想道德与法治

2.5

4.0-0.0

40

40

 

1

03-12

03

x0300010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4.0-0.0

40

40

 

2

01-10

03

x0300010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0

4.0-0.0

48

48

 

3

01-12

03

x0300010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0

4.0-0.0

64

64

 

4

01-16

03

x030001005

形势与政策(含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和省情教育)

2.0

理论课以专题讲座形式开展

32

32

 

1-4

 

 

03

x030001006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2.0

具体方案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制定

64

 

64

1-4

 

 

03

x050001001

大学英语(1)

3.0

2.0-2.0

56

28

28

1

03-16

05

x050001002

大学英语(2)

3.0

2.0-2.0

64

32

32

2

01-16

05

x150001001

大学体育(1)

1.0

在体育教学俱乐部完成

160

 

 

1-5

 

15

x150001002

大学体育(2)

1.0

x150001003

大学体育(3)

1.0

x150001004

大学体育(4)

1.0

x150001005

大学体育(5)

1.0

x090001001

大学计算机基础

2.0

1.0-2.0

42

14

28

1

03-16

09

x190001001

军事理论

2.0

2.0-0.0

32

32

 

2

 

 

19

x18000100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

1.0-1.0

32

16

16

2

 

 

18

x190001002

安全知识

0

以专题讲座形式开展

12

12

 

1

 

 

19

 

劳动教育

2.0

1.0-2.0

48

16

32

1-6

01-16

 

 

必修课合计

35

 

734

374

360

 

 

 

 

公共选修课

学生至少要修读8学分公共选修课且在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美育)、社会科学、创新创业类公共选修课程中分别至少选修1门课程,其中文学艺术类(美育)学分不得低于2学分。

注:原则上不能选修本专业所属学科公共选修课。

8

 

128

128

 

 

 

 

 

合计

43

 

862

502

360

 

 

 

 

注:打“※”标注所对应课程以考试方式为主进行考核。

 

2.专业教育课程模块课程设置计划表

课程

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开课

学期

起止周

考核

方式

开课

单位

必修课

学科基础课

x090001008

高等数学二(1)

4

4.0-0.0

56

56

 

1

03-16

09

x125400001

自然地理学概论

3

6.0-0.0

48

48

 

1

09-16

 

12

x090001009

高等数学二(2)

4

4.0-0.0

64

64

 

2

01-16

09

x090001010

线性代数一

3

3.0-0.0

48

48

 

2

01-16

09

x125400002

人文地理学

2

4.0-0.0

32

32

 

2

01-08

 

12

x090001019

线性规划

2

2.0-0.0

32

32

 

3

01-16

09

x125400003

土地资源学

3

6.0-0.0

48

48

 

3

01-08

12

学科基础课小计

21

 

328

328

 

 

 

 

 

专业

x125400004

地球科学概论

2

4.0-0.0

32

32

 

2

09-16

12

x125400005

专题地图 

2.5

4.0-2.0

48

32

16

3

01-08

12

x125400006

遥感技术及应用

2.5

4.0-2.0

48

32

16

3

09-16

12

x125400007

管理学原理 

3

6.0-0.0

48

48

 

4

01-08

12

x125400008

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 

3

6.0-0.0

48

48

 

4

09-16

12

x125400009

GIS原理与应用

3

2.0-2.0

64

32

32

4

01-16

12

x125400010

城市规划原理 

3.5

6.0-2.0

64

48

16

5

01-08

12

x125400011

土地评价与管理

3.5

6.0-2.0

64

48

16

5

09-16

12

x125400012

土地利用规划  

4

6.0-4.0

80

48

32

5

09-16

12

x125400013

 生态环境规划

3

6.0-0.0

48

48

 

6

01-08

12

x125400014

城市住宅区规划 

3.5

6.0-3.0

72

48

24

6

09-16

12

专业必修课小计

33.5

 

616

464

152

 

 

 

 

必修课合计

54.5

 

944

792

152

 

 

 

 

选修课

限选课

x125400015

建筑制图及CAD 

3

2.0-2.0

64

32

32

2

01-16

 

12

x125400016

测量学与地籍测量 

3.5

3.0-2.0

80

48

32

3

01-16

12

x125400017

计量地理学

2.5

4.0-2.0

48

32

16

3

01-08

12

x125400018

土地经济学  

3

6.0-0.0

48

48

 

4

09-16

12

x125400019

不动产估价 

3.5

6.0-2.0

64

48

16

5

01-08

12

x125400020

经济地理 

2

4.0-0.0

32

32

 

5

09-16

 

12

x125400021

城市地理学

2

4.0-0.0

32

32

 

4

01-08

 

12

x125400022

土地资源管理学

3

6.0-0.0

48

48

 

6

09-16

12

x125400023

 专业英语 

2

4.0-0.0

32

32

 

6

09-16

 

12

限选课小计

24.5

  

448

352

96

 

 

 

 

任选

x125400024

环境科学概论  

2

4.0-0.0

32

32

 

1

09-16

 

12

x125400025

地质地貌学

2

4.0-0.0

32

32

 

2

01-08

 

12

x125400026

西方经济学 

2

4.0-0.0

32

32

 

2

09-16

 

12

x125400027

土壤学与土壤地理

2.5

4.0-2.0

48

32

16

3

09-16

 

12

x125400028

水文与水资源学

2

4.0-0.0

32

32

 

3

09-16

 

12

x125400029

气象与气候学

2

4.0-0.0

32

32

 

4

01-08

 

12

x125400030

数字测图

3

2.0-2.0

64

32

32

4

01-16

 

12

x125400031

农田水利学

2

2.0-0.0 

32

32

 

4

01-16

 

12

x125400032

房屋建筑学

3

3.0-0.0

48

48

 

4

01-16

 

12

x125400033

生态学 

2.5

4.0-2.0

48

32

16

5

01-08

 

12

x125400034

资源经济学 

2

4.0-0.0

32

32

 

 5

01-08

 

12

x125400035

城市设计

3

6.0-0.0

48

48

 

5

09-16

 

12

x125400036

水土保持原理  

2

4.0-0.0

32

32

 

6

09-16

 

12

x125400037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3.0

4.0-3.0

56

32

24

6

01-08

 

12

x125400038

地籍管理 

3.5

6.0-3.0

72

48

24

6

01-08

12

x125400046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 

2

4.0-0.0

32

32

 

 5

09-16

12

x125400040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 

2

4.0-0.0

32

32

 

6

09-16

 

12

x125400054

村镇规划

2.5

4.0-2.0

48

32

16

6

09-16

 

12

任选课小计

40.5

  

需选修不少于 10学分

 

合  计

89

 

 

 

 

 

 

 

 

 


3.应用能力培养课程模块课程设置计划表

课程

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开课

学期

起止周

考核

方式

开课

单位

x125400041

专业导读课

0.5

专题讲座形式开展

1

 

 

12

x020001001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1.0

理论课以专题讲座形式开展

16

12

4

2

01-06

 

02

x170001001

创业基础

2.0

1.0-1.0

32

16

16

34

01-16

 

17

x125400042

GIS实践与技能

1

 

32

 

32

4

集中

授课

 

12

必修课小计

4.5

 

88

28

60

 

 

 

 

选修课

x125400043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2

4.0-0.0

32

32

 

3

09-16

 

12

x125400044

文献检索及科技写作 

2  

2.0-4.0

48

16

32

4

01-08

 

12

x125400045

环境健康科学

2

4.0-0.0

32

32

 

5

01-08

 

12

x125400039

房地产投资开发与经营

2

4.0-0.0

32

32

 

6

01-08

 

12

x125400047

物业管理

2

4.0-0.0

32

32

 

6

09-16

 

12

x125400048

三维立体制图

2

2.0-2.0

32

16

16

6

09-16

 

12

x125400055

专业前沿问题

0.5

以讲座形式开展

6

 

 

12

选修课小计

13

 须选修不少于 4.5 学分

合  计

9

 

 

 

 

 

 

 

 

 


4. 实践教学模块课程设置计划表

4.1基础实验实践课程设置计划表

课程

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开课

学期

起止周

考核

方式

开课

单位

备注:本专业专业基础实验实践未单独设课,具体专业基础实验实践安排见专业教育课程模块

4.2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计划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实践

学时

开课

学期

开课

单位

备注

X190001003

军事技能

2

 

1

19

2周

x125400049

实践教学周

1

1周

2

12

 

x125400050

实践教学周

1

1周

4

12

 

x125400051

实践教学周

2

2周

6

12

 

x125400052

毕业论文

6

 

7、8

12

 

x125400053

毕业实习

8

 

7、8

12

 

合 计

20

 

 

 

 

4.3创新实践教学活动学分(不少于7分)

序号

(课程)项目名称

要求

学分

备注

1

GIS水平认证培训考试

获得GIS应用水平等级证书

2

不少于7学分具体实施按照《宜春学院大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认定办法》执行

2

社会调查

提交调查报告(利用寒暑假完成)

1

3

发表论文

在公开期刊或报纸上发表

2

4

科学研究

申报参加各级科研项目

2

5

参加专业学科竞赛

获校级或校级以上奖励

1-3

6

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

参加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的单位证明

1

7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参加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的单位证明

1

8

创业实践

提供相关证明

2

9

各类专业技能

获取相关技能证书

2

10

社会生产实践

社会生产实践单位证明

2

11

其他

按学校相关文件

 

5. 学分、学时统计表

5.1 必修课、选修课学分、学时统计表

课程类别

学分

学时

必修课

选修课

备注

学分

比例

学时

比例

学分

比例

学时

比例

 

通识教育课程

43

862

35

81.4

734

85.2

8

18.6

128

14.8

 

专业教育课程

89

1616

54.5

61.2

944

58.4

34.5

38.8

672

41.6

 

应用能力培养课程

9

172

4.5

50.0

88

51.2

4.5

50.0

84

48.8

 

专业基础实验

 

 

 

 

 

 

 

 

 

 

单独设课的实验、实践课程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20

 

20

100.0

 

 

 

 

 

 

不含课程实验、上机

创新实践

7

 

 

 

 

 

7

100.0

 

 

至少7学分

合  计

168

2650

114

67.9

1766

66.6

54

32.1

884

33.3

 

5.2 理论课、实践课学分、学时统计表

课程类别

学分

学时

理论课

实践课

备注

学分

比例

学时

比例

学分

比例

学时

比例

 

通识教育课程

43

862

29

67.4

502

58.2

14

32.6

360

41.8

 

专业教育课程

89

1616

75

84.3

1288

79.7

14

15.7

328

20.3

 

应用能力培养课程

9

172

4.5

50.0

80

46.5

4.5

50.0

92

53.5

 

专业基础实验

 

 

 

 

 

 

 

 

 

 

单独设课的实验、实践课程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20

 

 

 

 

 

20

100.0

 

 

不含课程实验、上机

创新实践

7

 

 

 

 

 

7

100.0

 

 

至少7学分

合  计

168

2650

108.5

64.6

1870

70.6

59.5

35.4

780

29.4

 

十、双学位、辅修专业教学计划安排

1.修读辅修学位须修读31.5学分,具体课程如下: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开课

学期

起止周

考核

方式

开课

单位

x125400002

人文地理学

2

4.0-0.0

32

32

 

2

01-08

 

12

x125400004

地球科学概论

2

4.0-0.0

32

32

 

2

09-16

12

x125400005

专题地图 

2.5

4.0-2.0

48

32

16

3

09-16

12

x125400006

遥感技术及应用 

2.5

4.0-2.0

48

32

16

3

01-08

12

x125400007

管理学原理 

3

6.0-0.0

48

48

 

4

01-08

12

x125400008

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 

3

6.0-0.0

48

48

 

4

09-16

12

x125400009

GIS原理与应用

3

2.0-2.0

64

32

32

4

01-16

12

x125400010

城市规划原理 

3.5

6.0-2.0

64

48

16

5

01-08

12

x125400012

土地利用规划  

4

6.0-4.0

80

48

32

5

09-16

12

x125400052

毕业论文

6

 

 

 

 

7、8

 

 

12

合计

31.5

 

 

 

 

 

 

 

 

2.修读辅修专业须修读20.5学分,具体课程如下: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开课

学期

起止周

考核

方式

开课

单位

x125400002

人文地理学

2

4.0-0.0

32

32

 

2

01-08

 

12

x125400005

专题地图 

2.5

4.0-2.0

48

32

16

3

09-16

12

x125400006

遥感技术及应用 

2.5

4.0-2.0

48

32

16

3

01-08

12

x125400008

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 

3

6.0-0.0

48

48

 

4

09-16

12

x125400009

GIS原理与应用

3

2.0-2.0

64

32

32

4

01-16

12

x125400010

城市规划原理 

3.5

6.0-2.0

64

48

16

5

01-08

12

x125400012

土地利用规划  

4

6.0-4.0

80

48

32

5

09-16

12

合计

20.5

 

 

 

 

 

 

 

 


、培养方案修订过程项

1.本次培养方案的执行对象:从2021级学生开始执行;

2.本次修订培养方案的负责人和参加人员

序号

姓名

单位

备注

1

杜国平

宜春学院

专业负责人

2

俞雷

宜春学院

教研室主任

3

张羽威

宜春学院

教研室主任

4

游美红

宜春学院

教师代表

5

周蓉

宜春学院

教师代表

6

刘晓龙

宜春学院

教师代表

7

刘亮亮

宜春学院

教师代表

8

舒晓波

江西师范大学

同行专家

9

陈文波

江西农业大学

同行专家

10

邓京虎

江西煤田地质局测绘大队

企业代表

11

苏远晖

江西国土资源测绘工程总院

企业代表

12

谢祎

宜春学院

高年级学生代表

13

张晓博

宜春学院

高年级学生代表

3.其他说明情况。

本培养方案采用“3+1”人才培养模式,“3+1”模式中的“3年”主要进行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应用能力培养课程中涉及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模式中的“1年”主要开展见习、实训、实习(含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及就业创业、升学培训等实践活动。

 

 

专业负责人:杜国平     审核人:郭冬生     责任人:丁永电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